甘露殿。
皇帝廷议回来,面色很难看。
“陛下因何事心情不好?莫非是因政事堂驳回了陛下要扩建九成宫和复建洛阳宫之事?其实臣妾以为,政事堂宰相也都只是在遵照执行陛下定下的制度而已。国家制度,不可朝令夕改,随意破坏,否则制度岂不成空,到时一切就要乱套。”
李世民端起茶杯,大饮了一口。
“朕只是没有想到,无忌和你舅父也都这般站到朕的对面去了。就算这事朕做的不妥,他们大可以私下密奏劝谏,却非要直接驳回,这让朕的脸面何在?”
“陛下也就不要再生气了,都是为了国事。”长孙皇后劝说着。
李世民放下茶杯叹口气,“想不到转眼承乾都已经十三岁了,十天后加冠礼一行,便是成人了。”
“是啊,转眼就已经长那么高大了。”长孙皇后也忍不住叹道,大唐建立那一年生下的承乾,已经伴随着大唐长这么大了。
“该给这小子寻一门亲事了。”李世民道。
他摸着下巴,“你觉得哪家的合适?心里可知哪家有合适的千金?”
其实长孙无忌的嫡长女,不论年纪还是身份或是品德才情等各方面,都是极适合承乾的,两人甚至也都相识。原来,李世民也曾想过这事,觉得亲上加亲很好,可最近,李世民却已经打消了这个念头。
之前秦琅跟他讲倭国历史的时候,那个苏我氏家族代代嫁女给倭王,整个王室后宫女子倒多半是他们苏我氏的,而苏我氏也借此权倾朝野,甚至后来达到任意废立甚至杀掉倭王的地步。
这比汉代的后戚窦氏还要厉害。
再加上前隋的杨坚这样以外祖父篡夺女儿外孙家北周皇权的例子在,现在李世民对与长孙家联姻,早就已经断了想法。
长孙皇后很贤惠,他很满意,十二岁嫁给他,为他生了数个儿女,打理后宫井井有条,可他却不能再让一个长孙氏入东宫,将来继续执掌后宫。
同样的理由,原来高士廉家有几个孙女也挺适合的,可现在也不想提了。
“臣妾觉得,可以从关东五姓,或是京兆韦杜,或是河东裴柳,弘农杨氏,又或是兰陵萧琅琊王氏等名门寻找大家千金。”
此时士族名门,若论门第名望,当然首推的还是五姓七家,然后除了山东五姓七家之外,当然还有关陇士族以及来自代北的士族,如京兆杜氏、京兆韦氏、河东柳氏、河东裴氏、河东薛氏以及弘农杨氏。
此外还有河南陆氏、河南元氏、河南宇文氏、扶风窦氏、河南于氏、河南源氏和河南长孙氏等,这些都其实是代北南下的鲜卑豪门。
这些家族与五姓七家,号称是大唐此时最顶级的二十大门阀。
在这二十大家族下面,还有兰陵萧氏、陈郡谢氏、琅琊王氏、陈郡袁氏、吴郡朱氏、吴郡陆氏、吴郡张氏和吴郡顾氏等原南朝门阀士族,如今相对要弱些。
就算是长孙皇后,在考虑儿子的婚事时,首先想到的也是这些家族。
李世民却摇了摇头,“山东五姓七家先不提。”
五姓七家门第最高,但是这五家在过去北方东西对立时,主要都是站在东边的,这跟西边关陇集团出来的李家以及李唐政权,其实都不是真正的自己人,虽说如今天下一统,五姓七家也都投入麾下,可李世民跟西魏以来几朝的掌舵人一样,始终对他们有点地域歧视。
这种岐视更多还带有一点防范,当年的五姓七家是以代北军头为主的关陇集团仰望而不可及高高在上的门阀,是被他们瞧不起的,如今翻身做主,当然要对这些门第高名望了得经济还强又掌握学术的山东门阀保持警惕防范。
尤其对李世民来说,当年山东五姓基本上都是支持建成的,这让他越发心里过不去。如今他正在着手修订氏族志,就是要把这些过去凭郡望门第世代传承的名门给打下去,要让新朝中那些跟他打天下,那些真正的心腹们以官爵来重定门第。
说到底,还是为了加强皇权,李世民要做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而不是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新贵们的地位领靠的是自己,所以必然跟自己上下一条心相连,而那些曾经敌对面的山东五姓,他们的地位并不是得自李世民也不是得自李唐,他们是几百上千年来就一直传承的地位,这种势力是最让李世民不放心的。
虽他一直在暗暗打压,可又还不能做的过火,还得拉拢着,偏偏房玄龄魏征等这些新贵宰相,居然还一个个都趋之若骛的去攀亲联姻,让他十分恼火。
新贵和旧门阀的合流,是他最担忧的事情,可偏偏这些人就一直在争相去做,秦琼娶了博陵崔氏女,程咬金也娶了清河崔氏寡妇,张亮更是娶了个赵郡李破鞋,魏征也求娶太原王氏女,房玄龄自己娶了范阳卢氏,又为儿子订京兆杜氏女······
这种情况让李世民恼火,越发警惕防范起这些门阀来。
如今自己的太子要找妻子,李世民却在心里第一时间把这五姓七家给排除了,李世民担忧强力外戚,尤其是五姓七家这样的顶级门阀,他很担心会成为将来汉朝的窦氏一样专权,万一以后也跟倭国的苏我氏一样,岂不尾大不掉,成亡国之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