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来。
对于北高加索的人来说,人口同样重要。
连续两次败于特鲁琴之手后,车臣人大幅削弱了,原本他们的人口就在捷列克河流域就不占优,只是因为特殊的教派让其占据了主导地位。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第二次战败后,车臣人加强了对鞑靼斯坦地区(大致处于后世达吉斯坦共和国范围,里面部族众多)的剥夺。
这些部族同属于伊教,自然不满这一点,人数最多的阿瓦尔人、列兹金人率先发动了叛乱。
而败于格鲁吉亚之手的阿塞拜疆汗阿扎特由于威望急跌,自然乐意见到这一点,名义上波斯人是将车臣地区交给阿塞拜疆打理的,实际上曼苏尔形同独立。
在阿塞拜疆境内,表面上以阿扎特汗为主,实际上还分成了十几个小国,他不过是名义上的大汗而已,这种松散联盟的大汗非常脆弱,风平浪静还好,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有累卵之危。
当然了,这些都是他们的主人波斯人故意为之。
为了平息境内的怨言,阿扎特汗决定彻底拿下鞑靼斯坦地区,曼苏尔只得起兵迎战。
对于鞑靼斯坦地区的人来说,是隶属于车臣人还是阿塞拜疆人都差不多,但至少在现在更愿意接受看起来更强大的阿塞拜疆汗的统治。
于是,他们反戈一击,曼苏尔再次大败,最后只得退守格罗兹尼城。
此时,在捷列克河北岸,还有大片车臣人的牧场,乞塔德自然想将自己的疆土推进到捷列克河,那可是一条终年不冻的大河。
而曼苏尔此时想派人通知波斯人前来拯救自己完全不可行,通往里海的道路全部被阿塞拜疆人、鞑靼斯坦人封锁了,高加索山的那一面又是信仰基督教的格鲁吉亚人。
于是,罕见地,他派人找到了乞塔德。
......
以乞塔德现在的能力,纯粹以军事力量就能抵达捷列克河北岸,但一想到后来车臣人的表现,他还是心有余悸,便一直在等待合适的机会。
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如果能用条约的形式获得土地,自然比纯粹军事手段要更得人心一些,否则,历史上的蒙古人不可谓不粗暴,但终究没有彻底征服他们。
而对于阿扎特汗来说,虽然听说过土尔扈特人的强横,十几年前他的父亲还与他们交过手,但终究自己没有碰到过。
侥幸,这就是所有资质平庸者共同的特征。
这一次,他勉强说服了境内多如牛毛小国的首领,让他有了最后一搏的机会,拼凑了一万骑兵,然后押着鞑靼斯坦人一路向北攻,一开始让他们与车臣人消耗,等到战事差不多时再猛地杀入,已经屡试不爽了。
于是,一路走来,阿塞拜疆部队的损耗并不大,但鞑靼斯坦人却损失惨重,当然了,车臣人同样如此。
他们团团围住了格罗兹尼城,已经展开了好几日的进攻。
这就是已经抽调了三个旅抵达捷列克河北岸的乞塔德得到的消息。
“一团乱麻”
这是乞塔德的第一反应,一想到这一点,他不禁心乱如麻。
要知道,捷列克河北岸是大片的开阔地,但北岸的平原只有一小片,背后就是连绵不绝的高加索山,千百年来,但凡有强敌驾到,肯定是跑到山上了事。
要到山上去征服他们谈何容易,除非你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国度。
但显然特鲁琴现在并不是。
曼苏尔最终答应了乞塔德的要求,对他们车臣人来说,原本就是山地部族,失去了捷列克河北岸的领地还有南岸的平原,他们人口并不多,加上高山草场,足以养活他们了。
若不是有强烈的宗教因素作祟,他们稳守捷列克河南岸实际上是最佳选择。
大帐里,乞塔德与沈慕华、苏文玉、诺尔布等人正在商议。
这些人对于宗教的理解自然没有乞塔德那么深,眼看就要得到全部的捷列克河北岸领地,一个个都是兴奋不已。
乞塔德却一如既往的沉静。
“诺尔布,以你布在格罗兹尼、马哈奇卡拉附近的探子传来的情报,眼下鞑靼斯坦人、车臣人消耗多少了?”
诺尔布答道:“鞑靼斯坦的人口约莫五十万,车臣人在三十万左右,这一次鞑靼斯坦人出动了三万青壮,可谓精华尽出,因为以前跟随车臣人攻打阿兰城时就损耗了一万多”
“他们出战,出动的也多半是平原上的,山上的太分散,仓促无法汇聚,根据我司抓捕的俘虏供述,打到格罗兹尼城下时,鞑靼斯坦人损耗了一半,其实他们不想再打了,但阿扎特汗逼着他们继续围攻格罗兹尼”
“车臣人相差无几,他们原本是占据优势的,但每每在战斗激烈,难分难解时,阿塞拜疆骑兵便突然杀入,让其防不胜防,故此,他们的损耗比鞑靼斯坦人还要大”
“至少有两万人死伤,此后就算没有阿塞拜疆人,他们至少需要一二十年才能缓过劲来”
“格罗兹尼城是一座有着土石结构的大城,鞑靼斯坦人、阿塞拜疆人想要攻克并不容易......”
乞塔德插道:“城里住着的是不是车臣部落的贵族?”
“是的,除了这些人,还有波斯派来的宗教人士,城里还有大约一万人可以拿起武器作战的人员”
“无论是鞑靼斯坦人,还是阿塞拜疆人,都没有大型火炮,连投石车也没有,想要攻克此城并不容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