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斯楞一马当先,一手手枪,一手马刀冲了上去!
游牧部族,与农耕民族不同,自己的水草少一块能养活的族人就少一些,于是,与潜在的敌人在马上战斗争夺水草那就是家常便饭,草原生存的艰难也远胜于农耕地带,一场大旱或大雪就能让人口锐减。
而在农耕地带,还可以将粮食储藏起来备灾,虽然最终落到百姓头上的少得可怜,但终究有一些不是,而对于游牧部族来说,除了坐以待毙就是大规模迁徙。
他们显然会选择后者,然后又是连番大战。
享受在战马上纵横驰骋,将马刀砍到敌人的身上,敌人的马刀、箭枝落到自己的身上时就好像受伤的野兽那样愈发勇猛就是常态了。
最勇猛的战士,比如有着巴图鲁、巴特尔、俄木布称号者,多半也会享受受伤给他带来的更大快感,所谓越挫越勇,浴血奋战,在这里更是司空见惯。
特鲁琴,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他们的骑兵许久没有人能享受到这种快感了。
不过作为草原男儿,真正临到战时,身上那股血勇终究是会激发出来的。
而他们对面的俾路支人号称几十万平方公里卑路支高原上的强盗部族,他们虽然也种地,也放牧,但最大的乐趣还是抢劫。
抢劫内部的敌对部落,杀光他们的男人,抢走他们的女人和财富,截杀过路的商人,是他们自从出现以来最大的乐趣。
实际上,他们就是波斯人,所谓俾路支人,就是波斯人(people的波斯语叫法),还是被主流波斯人驱赶到这里的别支。
作为一个以“强盗”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游牧部族,相对于印度河流域定居的印度教徒、伊教徒显然在武力上是有优势的,但他们如同后世的混混之于普通人,他们的武力并未高出普通人太多,有的只是不怕死的混不吝劲儿。
这些人遇到真正训练有素的高手,肯定是不值一提,呼斯楞他们就是这样的人。
以前,在特鲁琴时,由于骑兵大多来源于游牧部落,他们本身就极为悍勇,加持了代差武器后更是勇不可当,但南亚习惯了湿热天气的阿萨姆人、阿拉干人、孟加拉人却不是这样。
故此,若是没有呼斯楞这样的人冲在前面,最终结果如何确实不可预料。
但随着呼斯楞一冲,侦察营立即将卑路支轻骑兵冲了个七零八落,于是剩下的俾路支人赶紧慌不择道地跑了。
此时那位在军校里表现得非常出色的阿萨姆副营长倒是兴头上来了,他催马就要追上去。
“慢!”
呼斯楞却止住了他。
“我等大马只适合短程、短时间冲锋,此地荒漠遍地,山地纵横,他们骑的又是善于跋山涉水的蒙古马,怎能追得上?”
“那......”
副营长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满满的意犹未尽味道。
“立即对受伤的俘虏展开审讯,然后再将讯息传递给后面的大军!”
......
半日后,距离呼斯楞约莫三十里的呼日吉收到了他传来的消息。
“旅长,有三件事值得注意”
“第一,前面这样的的部落还有十余个,这个部落败绩后势必会通知大部落,越到前面遇到的阻碍越大”
“第二,他们肯定会通知海德拉巴城的米尔阿里汗,他或许在沿途布下埋伏”
“第三,这个最关键,在卡拉奇到海德拉巴之间的荒原道路的中间位置,有一条塔诺布拉河横穿而过,在该河的上游约莫三十里的地方有一个古城,就叫塔诺布拉”
(后世卑路支省的塔诺布拉汗县)
“此地却不是伊教徒聚集的地方,而是印度教徒聚集的地方,大约有三千户印度教徒,几乎所有的入侵印度河流域的伊教游牧部落都不会灭了该部,因为只要控制他们的婆罗门和刹帝利两个阶层,就能坐收三千户首陀罗农奴”
“米尔阿里汗虽然搬到了海德拉巴城,但他的母亲却还住在塔诺布拉,加上其他一些亲眷,享受印度教徒的供奉”
“哦?你们营长的意思是.....”
“旅长,根据俘虏提供的讯息,那里有一座巨大的印度教神庙,据说凡是在此庙接受梵化者就能无须接受婆罗门的考验进入刹帝利阶层,这座神庙存在有几百年了,这里的印度教徒一直紧守着这个传统”
“周边的游牧部族显然也知晓这些,故此,千百年来,这里周围伊教部族便利用这一点不断攻陷此地,然后将这里的印度教徒作为他们的农奴,而正是因为这一点,让印度河流域的佛教、印度教几度兴衰,不知被游牧部落灭亡了几次”
“但这里的印度教徒依旧存在”
呼日吉点点头,“这恐怕也是他们的自保之道吧,放低身段,侍奉一个又一个敌人,敌人最后还是走了或者灭亡了,他们倒是存了下来”
“兹事体大,我需要与殿下商议一下”
很快,后面的图雷也得到了这个消息。
商议一阵后,图雷的命令来了。
“继续行军,抵达塔诺布拉河时停下来,就在那里扎营”
......
两日后,三个旅在塔诺布拉河与卡鲁河交汇的鲁力哈巴德相会了。
当晚,图雷亲自带着一个旅沿着塔诺布拉河河谷疾行至北面三十里的塔诺布拉城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