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驰坐到床上,换上衣服之后打了那个黑色的信封。
信封里面,装着一堆资料。
四十七年前,有关人士在鑫龙村北部的深山之中发现了一个一百多年前留下的山洞。
山洞里面,层层叠叠的尸骨。这个山洞,被当地人称为骨洞。
据考查,这些尸骨已存在两百到一百年不等。从现存的骨骼来看,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大约有五百多具。
洞中有一个水潭,而且还在洞内发现有人在此生活过的痕迹。
数百人为什么会生活在山洞里,从最久的尸骨来看,中间间隔了有百年。那么,会不会是一个部族在那山洞里生活了近百年呢?
只是,为什么他们会命丧于自己所生活的山洞之中呢?
徐驰看着这遍日记形式的手记,深深的吸了口气。
新鲜的空气吸入肺部,徐驰慢慢的回过神来,接着往下看。
1961年6月21日,我率队前往骨洞。
队员:四十一人。
设备:齐全。
由于骨洞位于深山之中,许多设备暂时无法搬运。所以,我就决定先派十一人一组的先遣队上去。
而领队的,正是我自己。队员除了何友是当地博物馆的副馆长,别的人都是学生。
我依稀记得,那一天是阴天,我们十一个有进山的时候感觉特别的冷。
进山之后,我们没多久就找到那处被称为骨洞的地方。
不过,那洞却在半山腰,不是那么容易爬。
虽然很难,但是大家都没有抱怨。因为,这一次可能将会有重大的发现,对大家都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经验。
骨洞里相当宽畅,洞底离地面有四五米高,初看上去洞有近百平方米。在对着洞口的左前方洞壁,还有一个黑黑的通道,洞中套洞,看来可能还别有天地。
这里看起来没有什么异常,平平无奇,整个洞相当干燥,几块散在地上的大石头上也很光洁,没有水印和被腐蚀的痕迹,这点倒确实有些奇怪。因为这是山的背阴面,照常理该潮湿才对。
在所有的队员都对人洞表示失望,并要求快快探一探那个通常后面有什么时,我却听到身边传来一句“有点奇怪啊。”我转眼望去,是何友。
“是啊,这个洞太干燥了。”我说。
“不仅如此,你注意到了吗,这里没有蝙蝠,而且,地上连杂草、苔藓之类的植物也没有。在南方这种地方,有这样‘干净’的石洞,真是不同寻常。”
我和何友交谈的声音既轻且快,因为我们无法确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或许我们只是在杞人忧天,没必要说出来造成学生的恐慌。
“去不去?”何友看着前面的入口,语气中竟有着一丝犹疑。毕竟他是副馆长要对这些队员的安全负责,不能胡乱冒险。
我看了一眼跃跃欲试的队员,赵刚和何运开已经拿出手电往里面照。我向何友苦笑了一下:“你说呢?”
“我在前,你在后,小心一点。”何友说。
我点头。
穿过几块横七竖八躺在地上的大石头,我跟在黄坚中的后面进入通道。老实说,我真的感觉有些怪异。或许是村里人说的禁地让我心理上有了些阴影,总之,我觉得这里死气沉沉,沉闷而无生机。不知道在通道的另一头,有什么在等着我们。当然,或许和刚才那块空地一样,什么都没有。
这是一条两米多宽的甬道,似乎是天然形成的,看不出人工开凿的痕迹。有的地方会忽然有一块突起的岩石,得很小心地走过去,以免撞痛。我们一个接着一个往前走,整个洞里非常安静,只有我们的脚步声。借着手电,我看到前面的两个女生手拉着手,我想她们是有些怕了。
甬道里高低起伏不平,忽而爬上,忽而往下,走起来的时候脚上要用点力,免得人踉踉跄跄不知摔到哪里。所有的人都打开了手电,强力手电的光柱很集中,笔直地照出一条路,但发散性比较差,加之高低起伏,照到的地方有限。十一条光柱一起照向四周,还是觉得前方很黑。
甬道非常深,我估计走了大概有七八十米的距离,却听见前面何友咦了一声:“死路?”
光柱向前照去,照在坑坑洼洼的岩石壁上。不过再向前稍走几步,就发现原来不是死路,而是一个弯道。这个弯转得非常大,和我们原先的那条甬道折成了一个锐角。转过去之后,由于角度太大,洞外的阳光已经完全照不进来,四周的黑暗和十一条手电光柱形成强烈的反差。
再向前走了近八十米,又是一个锐角的大转弯。我在心里盘算了一下,这样两次转折,就好像一个三角形一样,再走下去,应该又回到和刚进来时的大石洞差不多的地方,所以多半还是个死胡同。不过这样长的自然形成的甬道,倒也颇为少见。虽然有许多洞也很深,而且九曲十八弯,但很少有像这样走直线,再转两个非常干脆的大弯的。
甬道稍微宽畅了一些,可以容两三个人并排走了,路也平坦了一些。走在最前面的何友却又轻轻“咦”了一声。在这样的山腹中,他的感叹虽然轻,却依然可以被每个人听见。
我从后面用手电向前照去,立刻知道他为什么惊奇了。光柱向前射去,尽头一片模糊,幽深漆黑,前方不远,竟然又是一个大空间。我回忆了一下,刚才洞口的那个大广场,我们都已经细细察看过,只有一条通路,再没有第二条转回来的路吧。这个念头只闪了一闪,就被立刻打消,单看前面的漆黑一片,就该知道和前面不是一个地方了。想必是刚才的两个转折三条甬道,上上下下,总的来说有着微微的坡度,所以前面该是位于刚才来时的石洞上方或下方的空间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