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正常发展,尤其是管理架构上俨然跟不上恐怖的膨胀式扩张速度,而这个隐患作为华盛总管家的乔弘文已经发现了,尤其在庞大的人力资源需求上得到了体现,华盛成立至今从来都处于极度缺人的状态,HR部门满世界的搜刮人才,核心员工亦或是海外雇员都是非常急缺。
其所带来的隐患也是显而易见的,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支出上的夸张额度是让世界上90%的公司都受不了的,公司虽然有钱,但乔弘文发现即便按照黎川的要求对员工实施高福利待遇的前提下,也不应该有这么夸张的支出成本。
只能说明管理架构出了问题,即便没有也需要重视这个隐患,要不是黎川完成对华盛科技分拆重组,估计公司在管理运营上早就混乱不堪了。
多次创业失败的老乔在居安思危上有着天然的感触,已然意识到华盛集团的人力资源改革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的事情了,不能等到出了大问题才反应过来,到那时候所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乃至是不可估量的。
……
开发实验室。
二十多号助研人员都在默默的忙着各自的工作,带着一双无尘手套的黎川正拿着一枚只有小拇指的75%大小的小型化高能爆弹样品进行审视,它具备强悍的穿甲能力,却比狙击子弹都要小太多。
武器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在威力不变的情况下,越小越好,否则核大国为什么要致力于研究核弹小型化?
这枚样品穿甲爆弹赫然是纳米武装肩部两个单元发射仓所需要的远程火力配备,两个单元发射仓能够承载94枚这样的新型微型穿甲爆弹。
放下这枚高能爆弹之后,黎川又来到了另一个环台,台上有一枚21.8公分长的小型化火箭弹,与其说是火箭弹不如说是微型导弹了,因为它的最大有效射程能打450公里。
在外国人的标准数据下,能打三百公里以上的就不能称火箭弹,是属于导弹了。
而这枚火箭弹也的确具备了导弹的主要性能,有些更是导弹的都没有的性能。
这枚被命名为“洛神一号”的微型火箭弹的主要参数是:最大有效射程450公里,速度三马赫,不到8分钟时间就能精确打击400公里开外的目标,采用的北斗卫星精确制导技术,可携带一枚纳米爆弹。
每一套纳米武装都装备一枚“洛神一号”火箭弹。
“洛神一号”的强大之处还在于可以提前发射进入无目标巡航状态,然后可以根据目标实时修正弹道,也就是利用了北斗卫星定位和双向数据链反馈系统。
也就是说,只要给出“洛神一号”几个航路检测点,然后发射出去,在飞行的过程中,通过高速数据链重新修订航路检测点,规划新的飞行航线,这种方式具备高灵活性的特点。
还得益于一整套成熟的纳米核心技术体系,二十多公分长,这么小的体积,其自身所能提供的雷达、电子设备舱、雷达天线尺寸、探测设备等小型化没有纳米科技作为技术支撑点根本不可能实现。
小型化不是说把东西做小了就行了,而是要保证性能和威力不变的前提完成小型化才是成功的小型化,显然,除了纳米核心,别无他法可以实现。
而“洛神一号”身上的黑科技不仅仅是关键的纳米核心,此外就是一套新型推进系统和超级电容系统。
“洛神一号”采用电磁推进,也叫非常规等离子推进,这套系统的耗能是电而非化学燃料,所以也叫电推引擎。
它的其工作原理是:工作介质通过电弧时形成等离子体,在低气压下,电流遍及整个电极表面并在射流中形成一定分布。电流和磁场的相互作用时的气体在轴向加速,产生超高比冲。
一般人认为这种推进方式根本不可能在在大气中实现,理由是其推力一般只有几十毫牛到几十牛,只能在真空环境下发挥作用。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是在超高空乃至真空,意味着阻力越小、能耗越小,但是高空缺氧,燃料产热不足,所以黎川选择用综合电力系统来替代。
而如果把燃烧室的火焰换成等离子体,在大气层中只需要利用小部分等离子体的高温让大部分气体膨胀到一定程度而进行工作。此时用电场、磁场使得等离子自加速看起来并无必要,但如果保留只用于太空模式的电场加速装置的话,这套引擎设备就能做到大气层内外通吃的效果。
助研团队里面也有不少国家派来的科研人才,其中就有研究动力驱动引擎方面的专家,再看到黎川提供可行的“洛神一号”复合电推引擎理论技术之后兴奋的几乎忍不住身体都在颤抖。
这不就是能在大气层与外太空往返的空天飞机所需要的驱动引擎的模板么?
这套引擎系统能够做到大气层外太空通吃的效果已经得到了理论验证,也就是说更大的电推引擎转配到战机或航天飞机身上,未来就能能够通过常规跑道往返地表与太空。
不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太空探索上,都意味着具备里程碑式的意义。
另外就是“洛神一号”内部的超级电容系统,能够提供每秒产生10.8亿焦耳的能量维持560秒持续稳定输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